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一、确认和计量原则
(一)公允价值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其他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其他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核算要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满足一定的条件。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视为能够可靠计量:①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②在公允价值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
(二)账面价值
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无论是否支付补价,不确认损益。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其他会计科目贷方发生额-其他会计科目借方发生额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一)判断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这种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2)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3)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这种情况是指换入资产对换入企业的特定价值(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换出资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而不是市场参与者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二)关联方之间交换资产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